潘鹤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17: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潘鹤本人 |
|
艰苦岁月 1956年 |
![]() |
![]() |
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在其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大型户外雕塑作品一百多座,分布于国内68个城市的广场,多座作品获国家级最高金牌奖和最佳奖。数十座室内雕塑为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及省市级公共美术馆收藏。50年代有《艰苦岁月》《课余》。60年代有《洪秀权》《省港大罢工》。70年代有《睬你都傻》《广州解放像》《珠海渔女》。80年代有《深圳开荒牛》《张家界-贺龙像》《爱因斯坦头像》《华清池-杨贵妃》《上海龙华烈士》《广州南越皇博物馆外墙》《福建-陈家庚像》《日本-和平少女》。90年代有《内蒙古-和亲》《不作奴才才有明天》《自我完善》《重逢》《虎门销烟》。21世纪有《广东抗非典纪念碑》《新疆-水来了》……
鉴于1980年代户外雕塑在20世纪被遗弃,全国高校雕塑课程已转型为民间工艺的三雕为主的历史背景下,潘鹤当即向全国提出“雕塑主要出路在室外”“社会主义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观点和文章。同时还将城市雕塑创作课程引入高等艺术教育范畴,并于1984年首创美院雕塑系与华南理工学院合办二年制的美术与建筑设计结合选修班课程,是全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1980年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全国总工会授予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雕塑家”称号 。其艺术成就载入前苏联国家科学院、美术院编撰出版的《世界美术史》及中国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其传略被收入多种《中国当代名人录》及《国际名人录》,1956年创作《艰苦岁月》于50年代收编入全国小学课本,延用至今。200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及广东省文艺领军人物称号。1997年广东省政府为其建立“广东美术馆潘鹤雕塑园”,2008年广东省广州市政府为其在海珠区建立占地40亩的“潘鹤雕塑艺术园”。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文联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颁布的“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文联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颁布的“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2009年获中国国家画院授予文艺界首批“院士”勋号。
![]() |
|
雕塑园一角 |
|
古韵佛山 潘鹤潘奋合作 |
|
广东虎门较量 |
|
解放与新生 |
|
鲁迅像 |
|
开荒牛 |
|
深圳友谊泉 |
|
天子山贺龙像 |
|
西安华清池杨贵妃 |
|
越王墓博物馆 |
|
孕育2012 |
|
自我完善 |
艺术活动
1940年 创作《拜伦》、《雪莱》、《肖邦》、《贝多芬》等泥塑像;
1941年 创作《屠格涅夫》、《陀斯妥耶犬斯基》等雕塑作品,并开始进行油画写生;
1942年 跟随黄少强学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油画《母与子》、《数米待炊》、《抢食》等;
1943年 塑《黄少强》、《钟弃釜》、《陈钧颐》及家人等十多座泥像;
1951年 筹办广东省土改展览会,创作大型毛主席胸像,并合作3公尺高的毛主席全身像立于土改展览会广场;
创作《保卫胜利果实》雕塑稿;
1952年 筹办广东省美术工作室,前后发表过大量连环画、年画、门画、招贴画等;
1953年 筹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任专职理事,负责创作委员会组织工;
出席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为广东省第二届美展创作《当我长大的时候》;
1955年 作品《当我长大的时候》代表国家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母亲节大会陈列,并送波兰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课余》发表于《美术》1955年02期;
1956年 创作《艰苦岁月》、《两代》;
1958年 《艰苦岁月》被选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在莫斯科展出;
1960年 出席第三届文代会;
创作《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洪秀全》;
1961年 《艰苦岁月》发表于《美术》1961年02期;
1962年 受中国电影家协会委托创作《文艺女神》,木雕小品《童工》、《渔家小妹妹》、《侨女》,前二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省港罢工》发表于《美术》1962年05期;
1965年 为韶山毛主席故居创作《毛主席青年时代》;
1966年 为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一对共12平方米的《广东风貌浮雕》,接近完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1969-75年 从干校借调回广州创作12米毛主席像。借调期间为星火燎原馆进行大量集体创作,其中个人创作有《追穷寇》、《世界革命系列》、《农业文明》等雕塑;
1975年 与唐大禧合作创作《占领总统府》,与梁明诚合作创作《大刀进行曲》;
1976年 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大刀进行曲》,为省美展创作《路》,为星火燎原馆合作《攻占总统府》。
1977年 参加南昌起义纪念碑浮雕创作,任创作组组长;
1978年 调至北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广场雕塑创作。在京创作《鲁迅》、《白求恩》、《铜墙铁壁》。参加《广州解放纪念碑》征稿,从108个方案中获选。与梁明诚合作放大工作,1980年落成;
1979年 北京成立毛主席纪念堂修改广场雕塑筹委会领导小组,被任命为领导成员。随考察团赴罗马、梵蒂冈、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拿不勒斯、宠贝遗址及巴黎等地考察;
与梁明诚合作创作《广州解放纪念像》;
1980年 从欧洲考察回国后,考察团向国家计委提议成立全国城市雕塑领导机构,拨款复兴城市雕塑。建议把广州解放纪念碑领导小组保留兼管广州市户外雕塑,被批准并任命为副组长;
带领广美雕塑系全体教师为中山县温泉宾馆创作室外雕塑,为雕塑进入宾馆开路;
与广美雕塑系教师合作完成珠海石景山公园的石群改造;
与段起来、段积余合作完成《珠海渔女》;
1981年 组织创作珠海市烈士陵园长48米摩崖石雕;
协同深圳市政府筹建特区室外雕塑领导机构,规划全市雕塑布局,被任命为总顾问;
1982年 八月中央批复成立全国城市雕塑领导小组艺术委员会,被任命为副主任。在成立大会上宣读《社会主义是城市雕塑最佳土壤》一文;
为汕头创作《自我完善》(石雕);
1983年 为深圳市政府大院创作《开荒牛》铜像及《艰苦岁月》铜像;
陈嘉庚铜像、李铁夫铜像落成;
为广州国际大酒店18层外墙1000多平方米鎏金线刻落成;
创作《马克思、恩格斯友谊像》;
参加香港户外雕塑展;
1984年 在澳门举办《黄笃维潘鹤水彩联展》。创作澳门赵斑澜铜像;
1985年 开始创作中国政府赠送日本长崎市《和平少女》石像,往日本现场选点;
创作中国石油学院《爱因斯坦》铜像、福建泉州望子楼朱幼娟铜像。
1986年 《和平少女》石像,由专船运送到日本长崎;
另外创作高1米〈和平少女》石像作为国礼,陈列于长崎反原子弹博物馆;
创作福建厦门《孙中山总理》铜像、澳门《孙中山医生》铜像、深圳《国际友谊泉》(约4米群像)、惠州市《销毁鸦片烟》石像、《虎门战役》浮雕等;
1987年 多次访问日本,随国家副主席王震出席剪彩仪式,并被长崎市民集会邀请为和平代表。
创作芦沟桥《怒吼吧!睡狮》、井岗山《王佐》骑马铜像、呼和浩特《和亲》双人骑马铜像等
组织发动为广州人民公园捐献雕塑并重作《鲁迅》铜像。
1988年 创作海南五指山《冯白驹》10米石像、厦门《马革裹尸》铜像、新会《谭时年》铜像、新会《黄球》铜像、新会《吴鸿亚》铜像等。
与梁明诚、程允贤合作为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创作《怒吼吧!中华》大型铜雕
1989年 创作广州金融大厦浮雕、西安华清池《杨贵妃》石像、汕头
《文艺女神》石雕、广州防洪纪念碑、《杨振宁》铜像、(香港)
《黄炳明》铜像。(香港)
1990年 创作《黄新波》像、《包玉刚》铜像、(香港、宁波大学)澳门、《何贤》铜像、番禺《何贤》石像等
参加《中国当代名家六人雕塑展》在香港展出。
1991年 创作《杨善深》铜像、《郭文忠》铜像、《伍伟雄》铜像、内蒙古呼尔浩特《乌兰夫》铜立像、(3.3米)茂名《三茂铁路建路纪念碑》(宽约30米)。
1992年 访问欧洲七国20个城市。
创作香港希尔顿酒店三鱼喷泉、香港汇德丰大厦《包玉刚》铜浮雕等。
为香港市政局冰雕展制作《自我完善》
1993年 访问加拿大温哥华。
率代表团到台湾土持《海峡两岸雕塑联展》
省政府正式批准在广州建立潘鹤雕塑园。
创作《孙中山》、《诗人毛泽东》、《陈大河》石像(香港)、九江《朱夕乙江》、《高剑父》《赖少其》、《邓颖超》、《吕坪夫妇》
1994年 为珠海淇澳岛建立《重逢》石像(高9.9米)
创作《贝多芬》、《自我完善》(新会)、《试水》。
1995年 受聘为第五届全国美展评选评奖委员会副主任。
创作《金牛》、《禁烟喷泉》、《和平少女》。
深圳观栏镇批准筹建潘鹤雕塑公园。
1996年 受聘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雕塑博览会咨询委员。
赴美国波士顿参加16届国际雕塑会议。
筹建广州市雕塑公园,任副主任,在97年元旦落成。
重作《自我完善》石像和《艰苦岁月》铜像。
1997年 受国务院组团赴香港为97香港回归纪念像选点。
受聘为97香港回归美术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及97香港回归雕塑大展艺术主持人。
与雕塑系老师赴俄罗斯考察。
创作《陈嘉庚》《周恩来》《孙中山》《李萍》《无名烈士》
为北京芦沟桥重塑 《怒吼吧!睡狮》8米高铜狮。
广东省美术馆展出潘鹤雕塑、油画、水彩一百件,共三个展场,展期半年。
1997年 广东省政府为其建立“广东美术馆潘鹤雕塑园”
1998年 参加上海城市雕塑国际研讨会,代表有英、美、德、法、意、日、俄、娜威雕塑家十二人。
重作《当我长大的时候》石雕。开始创作《詹天佑纪念碑》。
2005年 与梁明诚等人创作《保卫生命》
2008年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为其在海珠区建立占地40亩的“潘鹤雕塑艺术园”。
文章来源: